查看原文
其他

水泥中的碱与氯

水泥资料
2024-12-16
一、水泥中的碱
(一)碱的来源
碱(水泥中主要指K和Na,用R表示)主要来源于原料,燃料。在熟料煅烧的过程中,苛性碱(ROH)和氯碱(RCl)首先挥发,碳酸碱(R2CO3)和硫酸碱(R2SO4)次之,存在于长石、云母、伊利石中的碱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挥发。挥发的碱一部分进入大气,一部分随窑内烟气向窑尾移动至低温区域附着在生料上。
各种碱化物熔点
注:长石、云母、伊利石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。
(二)碱对水泥及生产的影响
1、生料中含有少量的碱,在煅烧过程中能够降低最低共融温度,从而降低熟料的煅烧温度,增加液相量,起到助熔剂(同Al2O3)的作用,对熟料性能并不造成太大危害。
2、当生料中含有碱时,由于碱的熔点低,烟气中挥发出来的碱会冷凝到温度较低的生料上,诸如窑尾、一二级预热器中,随料入窑产生碱循环,当碱含量较高时,碱循环富集到一定程度,氯碱、硫酸碱等会粘附在预热器或下料管内,从而造成堵塞。
3、碱含量多时,除饱和生料中的硫外,多余的碱还会与熟料矿物(C2S、C3A)反应,取代其中的CaO,形成含碱化合物,阻止C2S吸收CaO,促使C2S、C3A分解,析出CaO,从而增加游离钙(f-CaO),降低熟料质量。
4、生料含有的长石、云母和伊利石,分解时需要较高的温度,因而煅烧中要延长生料的分解时间,从而压缩烧成带,给煅烧操作带来困难。
5、熟料含碱量较高时,会使水泥发生快凝、结块及需水量增加,其原因是水泥水化时产生的KOH和NaOH会消耗石膏,从而破坏石膏的缓凝作用。
6、碱溶解速度快,能增加水泥混凝土液相的碱度,可加速水泥水化速度及激发水泥中混合材的活性,可以提高水泥早期强度。
7、混凝土中可溶性碱随着水分迁移到混凝土表面,在水分蒸发后留下白色绒毛状的物质(白霜)。其成分一般为Ca(OH)2、Na2SO4、K2SO4、NaOH和KOH等。在自然环境干燥失水或碳化的作用下,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,表面疏松掉皮,降低制品耐久性。
8、碱集料反应,混凝土材料中的碱(KOH、NaOH)与集料中的活性成分(活性SiO2),如蛋白石(SiO2胶凝体)、玉髓(石英的一种,主要含SiO2)等发生化学反应(碱-硅反应、碱-碳酸盐反应、碱-硅酸盐反应)产生体积膨胀,导致混凝土结构体开裂。
(三)降低碱含量的一些措施
1、水泥中的碱主要来自原料,尽量使用碱含量低的原料。
2、在煅烧过程中采取旁路放风,冷凝放灰等措施。
3、掺加适量混合材(粉煤灰、矿渣),实验表明这两种混合材对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有抑制作用。
GB175-2007中规定,水泥中的碱含量按Na2O+0.658K2O计算值表示,若使用活性骨料,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,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.60%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。

二、水泥中的氯
(一)氯对熟料煅烧的影响
在水泥煅烧过程中,原、燃料中的氯与碱性元素结合,形成无机化合物(KCl、CaCl2、NaCl),与气体中的氧、氮结合,生成氯的有机化合物(NH4Cl、二噁英等),这些化合物的挥发和熔融温度一般小于1200℃,在系统内循环富集,在烧成系统低温部位装备内,形成物料粘堵、结皮、结圈,影响烟气和物料运行,对生产造成影响。
但是由于在窑的高温部位,几乎97%的氯化物会挥发,随烟气向低温区域移动并附着在低温物料上重新入窑,循环富集,使窑内氯化物含量达到原料入窑的数十倍或数百倍。只有极少量的氯化物会随烟气和熟料出窑,所以对熟料的性能影响并不大。
(二)氯对设备的影响
在低温条件下,Cl2在水存在的条件下,与水反应生成酸溶液,与金属反应生成盐,致使金属腐蚀:
Fe+Cl2→FeCl2(电化学反应)
在高温条件下,Cl2、HCl及其他含氯化合物对铁、镍、铬等金属及其氧化物有腐蚀作用:
Fe2O3+HCl→FeCl2+H2O+O2
……
由于氯离子半径小、穿透能力强,能够进入钢材(主要是窑筒体)内部进入深层次破坏,在向钢材渗透的过程中,吸收环境中的钾离子生成KCl,变成结构疏松的多孔片层,大幅度降低钢材质量,使其变脆易碎。
(三)氯对耐材的影响
氯元素在窑内发生的主要反应:
CaCl2+H2O→CaO+HCl
RCl+H2O→ROH+HCl
NaCl+SiO2+H2O→Na2SiO3+HCl
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渗透力,在高温条件下与耐火材料中的Al2O3、SiO2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熔点低的化合物(AlCl3等),渗透到耐材内部,由于其升华温度低,在窑内高温环境下呈气态,气态物质的生成和扩散导致耐火材料孔隙率变大。使耐火材料的荷重软化点下降,高温蠕变加大。
荷重软化点:指荷重软化温度或荷重变形温度。耐火材料在一定荷重下加热达到某特定软化压缩程度时的温度。
高温蠕变:指耐火材料制品在高温下受应力作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等温形变。
(四)氯对混凝土的影响
混凝土冻融破坏:简单说就是混凝土在有水环境或潮湿环境中,混凝土中的水受冻结冰膨胀,融化松弛,由于反复作用或内应力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,导致混凝土破坏。
GB175-2007中增加了对水泥中氯的限定,原因就是氯离子会促进混凝土的冻融与钢筋锈蚀。
由于水泥中含有碱(KOH、NaOH等),混凝土中的孔溶液属于高碱环境(P>12.5),钢筋的表面会形成钝化层,起到保护钢筋结构的作用。当孔溶液的PH逐渐减小时,高氯离子环境会加速钢筋的锈蚀。笔者目前见到的说法有两种,供大家参考:
无论哪种说法,都表明氯离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,使钢筋表面锈蚀形成Fe2O3·nH2O,使其体积膨胀,实验表明,当铁锈的厚度超过0.1mm时,就会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。同时钢筋形成坑蚀,严重削弱钢筋的承载力和可延性,破坏混凝土的整体强度。

参考资料:
①GB50010-2010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
②GB50164-2011《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》
③GB175-2007《通用硅酸盐水泥》
往期推荐:

成分对水泥生产及质量有何影响

2023-03-29

氧化镁、、氯、硫和微量元素对烧成及水泥品质的影响

2022-06-22

对熟料煅烧和水泥性能的影响

2021-12-29

旁路放风除的几个关键点

2023-08-30

煤中的氮、氧、、氟、硫元素对生产影响

2023-08-26

水泥中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

2023-08-19

17种脱工艺(值得收藏)

2023-08-17

技术在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

2022-11-14

水泥窑湿法脱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

2022-10-25

PPT课件|水泥制造脱硝及脱技术介绍

2022-03-23

有关回转窑结圈的一些问题(最全)

2023-06-10

回转窑后结圈的成因及处理办法

2022-10-22

窑内结圈操作与控制

2022-08-15

窑内大蛋和窑后结圈的现象、判断及处理

2021-07-04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水泥资料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